反渗透水处理设备系统用于给水处理时,提高系统回收率是降低投资与运行费用的重要途径;用于污水与中水处理时,系统回收率更成为处理工艺的效率指标。对于零排放系列工艺而言,反渗透膜系统的高回收率将大大降低后续工艺的处理负荷。针对目前国内反渗透相关工程超过1000m3/h规模的系统日益增多的局面,有效提高系统回收率就具有更多的实际效益。
在投加阻垢剂以提高难溶盐极限回收率、优化膜堆结构以提高浓差极化极限回收率、采用均衡通量工艺以提高膜通量极限回收率,以使膜系统回收率得到相应的提高后,反渗透膜系统的实际回收率一般可达到75%~80%。1000m3/h规模系统在80%回收率下有200m3/h排放浓水,如此量级浓水的回收利用已成为反渗透工艺的重要技术问题。
当膜系统内部回收率的潜力挖尽后,进一步提高全工艺系统回收率就只能依靠系统排出浓水的淡化利用。反渗透系统浓水淡化的重要工艺之一,是由电渗析工艺对难溶盐几近饱和的反渗透纯水设备系统排出浓水进行再脱盐处理并回收利用的工艺过程。
这里南京莱弗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结给出电渗析工艺的一系列相关概念。
1、电渗析的脱盐工作原理
在正负电极板与交错排布的阴阳离子交换膜构成的电渗析器中,设备给水中所含的阴、阳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产生迁移,并分别穿过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阴、阳离子交换膜而脱离淡水室,从而实现了对给水的脱盐目的。
2、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数
以氯化钠溶液为例,溶液始终保持电中性,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向正负电极迁移的氯离子和钠离子的数目相等。钠离子和氯离子带电量虽然相等,但运动速度不相等。因钠离子和氯离子运动速度比值为7.9:5.2,可近似认为各自传导的电流在总电流中所占比例为0.6和0.4。
3、离子在膜体内的迁移数
由于电渗析用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阳离子与阴离子在阳膜中的迁移数分别大于0.9与小于0.1,而阳离子与阴离子在阴膜中的迁移数分别小于0.1与大于0.9。因此,阴阳离子在水溶液与离子交换膜体中的迁移数存在很大差异。
4、极限电流现象及其内涵
在电渗析器运行的低电流工作区内,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成一定比例关系。当电流达到某一特定数值之后,随电流的增加,电压需加速上升。电流与电压关系曲线拐点处的电流数值称为极限电流。该现象预示着电渗析器内部某区域水体内的电解质浓度几近为零,且该区域内水体开始被电离。
延伸阅读>>>>>>>>>>>>>>>>>>>>>>>>反渗透水处理设备运行前需要检查哪些方面